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顺利召开。下午2时,新传学院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紧随党的“十九大”步伐,以“走进十九大——一带一路与我的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校内外嘉宾、留学生代表、党员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中国日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美国版副主编陈卫华、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作为嘉宾参加了本期节目。此外,本次直播活动还请到了校长助理、组织部部长张静,校办主任冯辉,党建督导员费国强、王祥兴,以及广富林街道党员代表、学校各部门总支书记代表等共同参与直播活动。
在近两个小时的活动里,嘉宾访谈和党员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思维的火花交相碰撞,加深了现场党员师生和观众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同时明确了作为上外学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职责和使命。
丝路之长,“一带一路”与上外密不可分

直播一开场,一支由学生精心制作的短片带领现场上外师生共同领略“一带一路”的魅力。短片从“一带一路”的含义、历史发展、国际评价几个方面出发,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理念、教学定位,点明“一带一路”与上外学子的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的主题。
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老师作为第一位访谈嘉宾被邀请上台,与主持人共同探讨、解析“一带一路”在全球扮演的角色以及上外人、新传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实现的未来可能。
据马老师介绍,追溯历史,被称为现代版“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已经存在了八千多年。这条“丝路”不仅与我们的历史相交,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实际,马老师从三方面讲述了“一带一路”与每一位上外学子有着怎样联系。首先,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四次提到了“一带一路”,说明这是我国今后发展不变的大方向。家国不可分的大背景环境使得“一带一路”与我们每一个人紧密联系。其次,互联互通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得家庭出国游、学子留学、就业等民间交流更加频繁密切,而以语言为特色的上外学子将更具优势,大有可为。最后,马老师表示,“一带一路”正在全球学术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名家产生名作,而且名智库在关注中国”,马老师希望在今后能有更多年轻有为的上外学子投身“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马丽蓉老师从历史起源的角度讲述了“一带一路”的由来,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甘肃省兰州市的段腊梅同学,则以自身成长经历现场分享了“一带一路”给她的家乡和她自己带来的变化。
段同学将自己童年时期与近期的照片进行对比,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家乡发展变化,加之她对故乡空气净化以及往返沪上学交通便利幽默的描述,让现场的听众趣味地了解了兰州发展对她自己切实生活的改善。最后,她还表示,作为大四的学生,自己想要回到家乡,投身故乡的建设与发展。
除了场内嘉宾和学生党员的交流互动,场外记者的连线更将视角引向世界。就读于国关学院的俄罗斯学生古凝心讲述了自己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并描述了“一带一路”在自己家乡莫斯科带来的发展。就读于新闻传播学院的越南学生陶鸿宇则表示,正是通过“一带一路”得到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
故事之妙,新传学子争做全球新闻人

“一带一路”给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将如何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课题摆到了中国媒体人的面前。直播间特别邀请到了中国日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美国版主编陈卫华先生,以切身经验为新传学子指点迷津,讲述如何打造“一带一路”传播话语权。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如何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讲述中国故事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陈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驻外记者,也为在场观众解读了习总书记提到的媒体公信力以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
陈卫华生动有趣的故事分享给现场观众都带来了启发。针对在座的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他也对这些“准新闻人”给出了寄语。他说,要做一位“全球传播人”,最基本在于保持对新闻行业的热爱以及熟练掌握各种各样知识的能力。
两位嘉宾的深度访谈对“一带一路”和当代青年人在其中的责任和担当作出了解释。在现场,由30位学生党员组成的观察团也向台上的两位嘉宾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两位老师分别从研究和实践经验回答了三位学生的提问,包括媒体人对于“一带一路”对外报道时的重点关注、西方媒体视角下的中东真实状态以及“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变化情况。
未来之美,嘉宾畅谈“十九大”精神

嘉宾精彩的访谈和党员学生互动之后,直播间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上台发言。
作为联系新传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校领导,李岩松校长说,能够作为党支部“成员”参与到直播间的活动之中感到十分开心,这也是自己第一次参与这样专业特色化的党组织活动。其次,他充分肯定了学界专家、业界资深媒体人和党员学生在一起的组合,提醒同学把握《中国日报》与上外的“部校共建”契机,多多参与相应的专业实践活动。最后,他以自己的国外交流经历,解读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困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精神。李校长鼓励同学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示自己以后会多多参与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中。
从上午新传师生一起观看十九大的开幕式,到下午直播间聚焦“一带一路”,这一系列的精彩活动和直播间的顺利播出离不开党支部幕后团队的辛勤付出。节目的最后,新传学院党总支书记樊娟老师上台介绍了幕后团队,分享了直播间背后的故事。
党建直播间活动结束后,组织部部长张静老师及其带领的党员教师观摩团对本次直播间的组织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并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党建督导员代表费国强老师表示此次新传学院学生党支部主题活动充分运用了专业优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委委员、校办主任冯辉老师赞扬了直播间的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紧扣当今时代特点。同时她建议活动进程的把握可以更加流畅,鼓励同学更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支书记代表王一林老师表示,自己对两位嘉宾的访谈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他认为本次直播间活动的主题与“十九大”精神和学校中心培养工作结合得比较成功,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是我校的责任。
创新党建形式,紧密结合十九大精神;耦合多元要素,努力开创思政进课堂的“三位一体”格局。广大新传学子、上外学子将牢记习总书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寄语,结合专业特色与个人特长,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和感召写去不断开拓、创造美丽的中国梦。